服务热线:

15013474612

 

第九届广东水展: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革新与展望



2025 年 3 月 5 - 7 日,第九届广东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展览馆盛大举行。此次展会规模宏大,36,000 + 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吸引了 800 + 品牌展商齐聚一堂,超 20,000 名专业观众前来参观交流,展品更是超过 20,000 件。在众多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中,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成为焦点,展现出其在当下及未来水处理领域的巨大潜力与价值。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是将超滤、微滤、反渗透、EDI 等不同的膜工艺有机结合的先进技术,目的在于高效去除污染物并实现深度脱盐。这种工艺处理后的出水,能直接满足锅炉补给水、工艺用水、电子超纯水、回用水、循环用水等多种不同场景的用水要求。如今,该工艺已在电力、冶金、石化、电子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




在工业用水领域,电路板制造企业对用水水质要求极高。以 FPC/PCB 湿流程为例,其各个工艺环节如电镀铜、锡、镍金,化学镀镍金,PTH / 黑孔以及表面处理蚀刻等,都离不开符合特定标准的纯水。传统工艺不仅耗费大量资源,还会产生诸多污染物。而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超滤预处理 + 二级反渗透 + EDI 的组合,能将芯片级超纯水的电导率稳定控制在 0.055μS/cm,完全满足电路板制造中镍金电镀、PTH 等核心工艺的严苛需求。不仅如此,传统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每生产 1 吨水会产生 0.3 吨危废,而全膜法实现了零化学排放,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钢铁行业也是用水大户。在广东水展上,某龙头企业展示的 “热轧废水全膜回用系统” 令人瞩目。该系统运用陶瓷超滤 + 反渗透组合技术,能够将浊度高达 1000NTU 的含油废水,转化为电导率<100μS/cm 的循环水。这一技术的应用,每年可为企业减少新水取用 150 万吨,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石化行业同样面临着高耗水和高污染的问题。集成纳滤分盐技术的全膜系统,为石化企业带来了福音。该系统实现了高盐废水的 “零排放”,盐资源化率达 95%,既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又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可谓一举两得。数据显示,广东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从 2020 年的 81% 提升至 2024 年的 89%,其中全膜法工艺贡献了 60% 的增量,有力推动了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

在市政供水方面,全膜法水处理工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 “喝上水” 转变为如今的 “喝好水”。江苏某水务带来的 “双碳饮用水处理短流程工艺” 便是全膜法在市政供水领域的成功实践。以天津逸仙园水厂为例,自 2019 年采用超滤 + 反渗透 + EDI 的全膜组合工艺后,将传统水厂 8 小时的处理流程大幅压缩至 3 小时,出水浊度稳定在 0.1NTU 以下,远优于国家标准。在广东台山的新建水厂,采用低温低浊适应性膜组件,即便在冬季原水浊度低于 5NTU 的情况下,仍能保持 99.9% 的微生物截留率,保障了居民的饮水安全。而且,该工艺通过膜浓缩水回收系统,将吨水耗药量降低 62%,碳排放减少 41%,相当于每年减排 1200 吨二氧化碳,实现了水质提升与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

从技术层面来看,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在不断创新发展。在广东水展的 “膜技术创新馆” 中,各种新型膜材料和智能化技术让人眼前一亮。青岛阿迪埃脱盐中心带来的 “抗污染反渗透膜”,通过表面接枝技术,将膜的使用寿命延长至 5 年,在印染废水回用中实现了 70% 的脱色率,大大提高了膜的性能和适用范围。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发的 “光催化膜组件”,能在常温下降解 90% 以上的有机污染物,为微污染水源处理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同时,智慧化技术正在重塑膜系统的运维模式。多家展商展示的 “膜法数字孪生平台”,通过部署 300 + 传感器,实时监测膜通量、压差、能耗等 18 项参数,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膜污染周期,将传统的 “被动清洗” 转变为 “主动维护”。某水务集团应用该系统后,膜系统清洗频率下降 40%,人工巡检成本降低 65%,极大地提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广泛应用,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广东省 “十四五” 节水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万元 GDP 用水量需降至 35 立方米以下,这为全膜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撑。随着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全膜法系统的减碳价值也日益凸显。据某第三方机构测算,广东现有全膜法项目年碳减排量已达 320 万吨,相当于 42 个白云山的碳汇量,这使得全膜法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此次广东水展不仅展示了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在当下的卓越成就,更勾勒出其未来的发展蓝图。在乡村振兴展区,集成光伏 + 膜技术的 “分布式净水站”,让粤北山区的 300 户村民首次喝上了直饮水,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的饮水难题。在海绵城市专区,“膜法雨水资源化系统” 将岭南地区年均 1600mm 的降水转化为冲厕、绿化用水,每年节约自来水 50 万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九届广东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充分展示了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在工业、市政等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广阔前景。从高效的工业用水解决方案到优质的市政供水保障,从先进的膜材料研发到智能化的运维管理,全膜法正引领着水处理行业迈向新的高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全膜法必将在未来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Baidu
map